房产商“转战”盆栽 一闲置房产项目最近重新“动工”,工人称地将用来培育苗圃
毗邻海沧大桥,在上万平方米的小区里,一边是略呈破败状的楼房,另一边是数千平方米的荒废宅地,如今,一群自称是受开发商委托前来植树的工人说,这片宅地将用来培育苗圃和盆栽。近日,这让人费解的一幕发生在海沧马青路石塘王将花园小区里。有人认为这是开发商的“囤地”策略。那么真相到底如何,近日记者走进了王将花园。
现状 环境脏乱庄稼“盎然”
近日,记者在王将花园小区里看到,里面卫生环境显得很混乱,污水横流等现象随处可见,但在条框分明的水泥宅地里,却错落有致地种满了青菜和地瓜叶等农作物,长势显得很好。
正在靠角落一侧拔草的一位大妈告诉记者,在没种庄稼之前,这片空地上长满了齐腰高的野草,蚊虫和老鼠十分“猖獗”,不时会窜进居民楼内,给大伙带来了很多困扰;后来,一些住户瞄上这片空地的“价值”,于是,不少住户便陆续 “占地”开垦,动手铲除掉宅地里的杂草,而后种上各种蔬菜和庄稼,“收成”之后以自己食用为主。
这位大妈说,这片杂草丛改造成庄稼园地之后,小区里的一些生活污水可以顺着田埂排到远处的水沟里,这么一来,环境倒是有所改善。随后,当记者在小区“转圈”时,却在田埂边和居民楼底下等地方看到堆积着不少生活垃圾,而且,其中很多垃圾已经发霉发臭。
诧异 开垦地基培育盆栽?
记者意外看到,在这片宅地上,已经新挖好了好多个土坑,这些土坑长宽深均半米左右,粗算一下,已经挖好的土坑约有近百个。那么,这些土坑到底是谁挖的呢?是挖来做什么用的?对此,很多受访居民只知道这是要“种树”用的。
下午3点许,七八名男子陆续来到这片宅地,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和铁锹锄草挖坑。“老板说现在盖房子不赚钱了。”记者靠上前问及挖坑做啥用途时,一名握着铲子的中年男子笑着说,这块地准备用来培育盆栽和绿化树。
当记者欲再详细了解时,该男子说他只是帮人打打零工,并不太清楚其他情况,抡起铁锹忙乎了起来,而其他在场人员似乎也不愿意对记者透露更多细节。
几经打听,记者从数位居民那陆续了解到一些“端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王将花园是当地开发最早的住宅小区之一,由于开发商的种种原因,当时该小区只建到约一半的规模就停工了,而后就再也不见“动静”了,而现今这片闲置的宅地,是和这批已建好的楼房同时浇筑的,时过10余年,至今不见其“长”成高楼。
缘由 合作搁浅陷入窘状
记者注意到,这些楼房的年代并不算久远,但在一些楼房的墙体上,已明显看到不少斑驳破败的痕迹了;而且,让人感到 “咂舌”的是,几乎每栋楼里都有不少无人居住的空房,其中一些房子的门窗还用木板杂乱地拼凑而成。
那么,偌大的一个小区,毗邻海沧大桥,又紧挨着马青路主干道,按常理而言,这是个不错的房产路段,可如今怎么会变成这个“窘状”?
对此,王将花园开发商之一——— 香港远东地产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雷先生介绍说,1993年,王将花园由香港远东地产发展公司和海沧一家房地产公司联合开发,规划中的王将花园占地3万多平方米,当初双方达成约定:海沧这家房地产公司提供建设用地,而香港远东地产发展公司提供全部开发建设资金,双方共同建设和经营王将花园。
1994年8月,王将花园项目刚完成13幢楼房的主体及5幢楼房的地基基础工程,海沧这家房地产公司就退出合作项目,王将花园项目自此完全归属于香港远东地产发展公司所有;而后,又因为开发商在小区建设期间产生一些利益纠纷,致使该项目一再耽搁,这才陷入如今这个“窘状”。
回应 没有“转行”是在“绿化”
“这边根本就没人管理。”一名租住在此处的大叔颇有怨气地对记者说,由于小区里没有物业管理部门,这里治安不太好,正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业主已陆续搬出另谋住址。据这位大叔说,目前该小区基本上是租住户,而他是前阵子看中这里的房租便宜,才搬到这里住下的。
那么,身为开发商,怎么做才能帮助小区摆脱目前的“窘状”呢?对此,雷先生认为,鉴于王将花园正处于无序现状,因此,首先要解决小区缺物业、环境脏乱和治安比较差等弊端,目前,整改和完善的相关措施即将列入具体的工作议程,届时很快就会“奏效”。
至于施工工人口中所说的“开发商要将这片宅地用来培育苗圃和盆栽”一疑问,“他们只是在扯淡说笑罢了”,雷先生笑着回应道。他说,他只是觉得这么大的土地,如果一直这样闲搁着实在有点可惜,这才想到大面积培育苗圃和盆栽来“扮靓”小区环境。

部门 两方案解决“王将”之困
“王将花园所在的路段毗邻海沧大桥,具有较好的居住和商用价值。”海沧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相关科室一负责人透露说,近日,经过相关主管部门反复协商,已经初步推敲出两个解决方案:
其一,在该小区内已建好楼房中,有一些楼房的工程质量明显不合格,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目前拟将这些楼房全部拆除,而后由原开发商联合重新建设一个质量过关、管理规范的王将花园;其二,相关主管部门准备审核并收回王将花园土地的使用权,而后再将这片土地重新拍卖使用。 最后,该负责人又补充说,王将花园问题存在已久,如今要彻底处理会显得比较“棘手”;目前,这两个方案仍需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审核。
质疑 土地半闲置疑为“囤地”?
对此,厦门市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先生说,针对目前房产市场开发的趋势,一些房产商在经营策略方面做出了调整,比如放缓项目的开发速度,一些楼盘尽管很早就已经动工开建,但迟迟不见其竣工。
张先生举例说,一些房产商刚给楼盘浇筑完地基,或刚让楼盘“出土拔高”三两层楼就没了“声息”,而后就那样突兀地竖立在那里;另外,也有“取巧”者将土地改建成他用,这样一来,也巧妙地躲过了“闲置地”之嫌。
另外,张先生推测说,这其中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房产商本身在资金链的衔接方面可能出现了一些纰漏,由于资金一时供应不上来,为减小资金压力,不管“缓建”这种办法能不能“奏效”,很多房产项目的开发和竣工被迫一再“搁浅”。
张先生巧妙地将这一现象打了个比方:“这好比你去餐馆用餐,面对着一桌菜肴,开发商只要一动筷子夹菜,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管你吃得慢还是吃得快,也不管你餐后是否将剩余菜肴打包走人,但你都得为这一整桌菜肴买单。”
随着岛内外一些黄金地段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张先生推测,一些房产开发商可能会借此“押宝下注”,认定“囤地”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专家解读 政策所限“囤地”较难
“(开发)时间越短,成本越低;反之,时间越长,成本消耗越大。”厦门市房地产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守正介绍说,房产商如果在开发过程中放缓建设速度,那么,房产商将面临着工程机械设备折旧等诸多资金压力。
“该项目 (王将花园)不是囤地”,而是缺乏资金注入的“烂尾楼”,陈守正说,诸如王将花园这一类的“烂尾楼”会陷入如今这种“窘况”,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房产商在开发过程中产生一些利益纠葛。“缺乏资金注入,而未能继续开发,该项目才被迫一再‘搁浅’。”对此,陈守正表态说,应根据海沧相关部门拟定的解决方案,尽快实施“拯救”措施,不能任其再继续拖延下去。
“就看你(开发商)能不能扛得住了。”关于时下房产商是否“囤地”一疑问,陈守正认为,今年初,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已指出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应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为此,陈守正说,按照目前形势,房产商如果要放缓开发速度,这就意味着房产商将另外加付一笔额度不小的违约金和滞纳金等费用;因此,陈守正认为,“囤地”策略对一些低地价或实力较为雄厚的房产商而言似乎还说得过去,而那些实力较为薄弱的房产商可能会在激烈竞争中被迫“出局”。
|